01邬强团队及合作者发表可编程DNA tile响应系统实现ATP精确检测用于临床诊断的研究成果
10月1日,邬强团队与合作者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了题为“Programmed DNA tile response system enabled accurate detection of ATP for clinical diagnosis”的研究成果。
三磷酸腺苷(ATP)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对多种疾病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然而,目前的ATP检测技术难以满足生物样本测试所需的苛刻条件,对临床实际应用存在限制。该研究将核酸适配体、杂交链反应(HCR)和DNA tile自组装技术相结合,设计并构建了DNA tile响应系统,实现了体液标本中ATP的精确检测。DNA tile响应系统具有高阶结构特征,可以去除HCR假阳性产物,提高检测灵敏度。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该体系的检测限为189.23 nM,线性范围较宽,且在多种干扰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检测特异性。DNA tile响应系统显示出优异的诊断效率,可以通过ATP定量区分尿路感染患者、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人群。该系统具有操作简单、通用性强、仪器要求低等优点,为尿路感染和高血压的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提供了一种极具潜力的快速检测工具,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123热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硕士研究生李东霞、卢良庆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邬强教授、裴华副教授和海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涂进春教授、彭雅南博士后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科技专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等项目资助。
02尹丽团队发表常用塑化剂与乳腺癌发生之间作用机制研究成果
10月1日,热带医学院尹丽副教授团队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上发表了题为“Elucidating the mechanism of plasticizers inducing breast cancer through network toxi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analysis”的研究成果。
本研究通过网络毒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系统分析了常用塑化剂(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与乳腺癌相关关键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利用TCGA数据库对乳腺癌组织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这些塑化剂靶向的基因显著富集于与腺癌发生发展相关的重要生物学通路,包括激素依赖型信号通路和其他致癌机制。此外,乳腺癌组织中相关基因的表达相较于正常组织表现出显著的上调或下调趋势,提示其在肿瘤发生中的关键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表明,DEP、DMP和DOP能够与MAPK1、AKT1、SRC、ESR1和ALB等乳腺癌核心蛋白形成特异性结合,干扰这些蛋白的功能,从而可能促进乳腺癌的发病。本研究揭示了塑化剂通过影响关键分子通路参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强调了进一步研究塑化剂对乳腺癌风险的影响及防控其暴露的重要性。
该成果以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123为第一完成单位,热带医学院青年老师赫娜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尹丽副教授为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教育部人才项目及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123人才项目支持。
03姜丹莉及合作者揭示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在桥接脂质代谢和贝类性腺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1月2日,衰老与肿瘤国际研究中心姜丹莉副研究员与合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杂志发表题为“Srebp-1 bridges gonad development and lipid accumulation by regulating lipogenesis in noble scallop Chlamys nobilis”的研究论文。
在脂质代谢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在调控多个关键基因的转录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这些基因参与脂肪酸合成等生物过程。因此,这些基因的表达调节对细胞膜的构成和能量储存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对组织分化和个体发育产生调控作用。在低等动物中,如贝类,SREBP家族成员较为简单,这为研究SREBP在脂质代谢和发育中的功能提供了理想的模型系统。本研究选取扇贝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SREBP-1对下游脂质合成基因的调控机制,以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动态响应。研究结果揭示了SREBP-1通过调节脂质代谢过程,精确控制性腺卵细胞中脂质的积累和转运,以及幼虫发育所需的能量供应。这些发现有助于增进对脂质代谢调控动物性腺和卵子发育机制的认识。
该成果以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123为第一完成单位,衰老与肿瘤国际研究中心的姜丹莉副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刘合露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
04陈国强研究团队报道CDK9调控RARα蛋白降解并开发T细胞淋巴瘤靶向治疗新策略
11月5日,我校陈国强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Nature Communications》报道了题为“CDK9 recruits HUWE1 to degrade RARα and offers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 for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发现,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9(CDK9)是T细胞淋巴瘤(TCL)生长的驱动因素。抑制激酶活性、敲除或利用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AC)降解CDK9蛋白,均可显著降低体外和小鼠模型中TCL细胞的生长。联合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团队,研究人员合成、优化并筛选出在纳摩尔浓度靶向降解CDK9蛋白并杀伤TCL肿瘤细胞的GT-02897先导化合物。GT-02897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用药,可在体外和异种移植模型中协同抑制肿瘤生长,为彻底清除TCL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临床转化前景的治疗策略。
T细胞淋巴瘤(TCL)是以T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为特征的一类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临床表现呈现高度侵袭性和异质性,缺乏高效、特异的治疗手段。研究团队首选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库筛选出TCL细胞对CDK9抑制剂高度敏感。进一步,针对CDK9驱动TCL发生发展的机制,团队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揭示了CDK9激酶活性以外的新功能,即通过招募E3泛素连接酶HUWE1增强维甲酸受体RARα蛋白K360位点泛素化修饰水平及蛋白酶体途径降解。相应地, 降解CDK9蛋白则能提高RARα蛋白水平,从而赋予肿瘤细胞对RARα配体ATRA的敏感性。尤其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ATRA的治疗效果并非来源于对肿瘤的杀伤,而是诱导肿瘤T细胞定向分化为成熟CD4+CD25+Foxp3+的T-reg。基于这一新机制,团队开发了靶向降解CDK9联合ATRA的序贯治疗方案,在临床前模型中取得良好疗效。因此,该研究不仅为开发靶向CDK9的治疗策略提供更全面的理论依据,还将拓展诱导分化治疗的效应谱,具有重要的临床转化前景。陈国强教授的博士生罗晨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博士生胡丽红、刘洁洋,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123(新葡萄娱乐官网版游戏987)夏立副教授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123(新葡萄娱乐官网版游戏987)陈国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卢莹研究员、上海科技大学杨小宝研究员和大连医科大学张学红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大研究计划的支持。
05于法标研究团队发表恶性肿瘤代谢性酸度/双氧水高精度“双钥匙”成像平台用于增强三阴性乳腺癌手术导航等工作
11月8日,急诊创伤学院于法标教授与合作者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了题为“Metabolic Acidity/H2O2 Dual-Cascade-Activatable Molecular Imaging Platform Toward Metastatic Breast Tumor Malignancy”的研究论文。
该论文报道了一种可被肿瘤相关双氧水和微酸性环境协同激活的近红外二区影像探针HN-PBA,并用于高对比度肿瘤成像及荧光引导手术导航的研究。与传统的“始终开启”探针及单一双氧水激活探针相比,这种双重响应机制可减少假阳性信号干扰,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肿瘤并切除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更为重要是,论文中报道的探针能够有效检测直径 ≤ 0.7 mm的肺转移灶,并在临床乳腺癌标本中展示了精确区分病变及正常组织的能力。
该研究成果以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123为第一完成单位,第一作者是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123青年教师窦昆,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123于法标教授和韩国高丽大学Jong Seung Kim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此外,于法标团队近期在小分子荧光探针领域发表系列成果,团队刘恒研究员开发了一种新型双色荧光探针用于揭示ATP和ONOO-在急性肾损伤中的相互作用,罗贤柱副研究员开发了双响应功能化线粒体荧光探针通过时间差异实现对热休克过程中次氯酸盐和二氧化硫的双重检测。两项成果以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123为第一通讯单位分别发表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和《Analytical Chemistry》杂志。系列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海南省“南海新星”科技创新人才等项目的支持。
06药学院王勇研究员与合作者发表光热调控智能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用于复杂体系农药分子的快速检测研究成果
11月15日,药学院热带药物创新与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王勇研究员与合作者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了题为“Photothermal modulated hotspot for accurate and sensitive SERS detection of pesticides in complicated media”的研究成果。
设计具有优越灵敏度、稳定性和重复性的智能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纳米传感器是化学测量中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目标。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光热调制的SERS平台(PM-SERS),该平台利用刺激响应型金纳米颗粒(GNPs)修饰的聚乙烯醇水凝胶(GPH),用于敏感且稳定的目标分析。该研究提出的GPH可以通过调节周围的温度和湿度,精确控制三维热点区域。可调节的GPH不仅作为高密度GNPs的稳定基质,而且作为在热点区域富集目标分析物的吸附域,从而允许同时调制三维纳米结构和在等离子体区域捕获目标分析物。至关重要的是,由于可逆的纳米结构和纳米等离子体特性,GPH能够在暴露于溴化物溶液后消除吸附物,从而实现复杂介质中可再生和可靠的即时SERS检测。基于GPH的PM-SERS平台在多种农药的按需检测中显示了卓越的灵敏度和可重复性,线性浓度范围广,检测限低至数百fM。基于GPH的分析平台为复杂基质的精准定量和在线过程筛选提供了巨大潜力。
该成果以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123药学院为共同通讯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李丹教授和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123药学院的王勇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