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123-VIP)官方认证-APP PLATFORM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动态  >  正文

院系动态

救灾日记

作者:admin 阅读量: 更新时间:2010-10-18

救灾日记(七)——北坛村

20101013 多云有阵雨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关心起天气。清晨起来,总是要先拉开窗帘望望天空。看来今天天气不错,虽然云多了一点,好在没有下雨。可能是琼海卫生局的同志希望给救援队多一点休息的时间吧!我们没有接到任务。但全体救援队员还是按时起床,按时早餐。吃早餐时,李颖护士坐在我旁边,闲聊起来知道她是琼海本地人。话题自然转到了她的家乡琼海市塔洋镇。交谈中,我了解到塔洋在此次水灾中也受到了重创,多个村庄受灾严重。一个想法在我脑海中闪现,“我们能不能联系一下塔洋镇,如果他们有需要,我们可以到哪里为群众看病。”我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和救援队员们一讲,所有同志都表示同意。我们立刻联系了塔洋镇政府。分管卫生工作的刘副镇长表示,热烈欢迎我们去塔洋开展义诊活动,并指派了一名村干部引导我们前往北坛村开展医疗救援工作,

来到北坛村,我们发现不但有该村的村民等待就诊,附近村庄的群众闻讯后也纷纷赶来。为了尽可能少的打扰当地人民的生活,我们选择了一个开阔的地带搭建临时医疗点。天公不作美,刚刚开始诊疗患者,大雨却不期而至。“怎么才能避免群众和药品不被雨水淋湿呢?”我发现旁边有一个村文化活动中心,就对村干部提出把医疗点搬到那里。村干部为难的说,哪里前几天前被水泡过,还没有打扫。我说:“没关系,就让我们来打扫吧。”队员们先把药品搬到了廊檐下。打开活动室的门,一股发霉的气味涌了出来。队员们带起口罩,拿起扫把,开始与村民一起打扫起屋子。一个能够遮风挡雨的医疗点建立起来,救援队员们开始了一天的医疗救援工作。

雨过天晴,阳光再次照在大地上。工作间隙,我观察了一下灾后的塔洋。我看到了成片倒伏的甘蔗和枯死的香蕉,看来这次60年一遇的大水确实给我省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是风雨毕竟过去,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我们海南人民一定会克服困难,重建家园。海南的明天会更好!

 

救灾日记(八)——妻子的电话

20101014 阴有阵雨

整理行装,又要出发了。这时电话响起,是妻子的电话。电话中首先听到了妻子的哭声。我紧张起来,家里出什么事情了吗?我焦急地询问。妻子平静了一下情绪告诉我,儿子得了结膜炎,学校不让上学,只能一个人呆在家里。孩子还小,家里没有人,免不了害怕。更糟糕的是由于照顾孩子,她也得了结膜炎,并且很严重,视力都受到了影响。家里的生活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她越讲越激动,开始抱怨起来,“去年,学校H1N1防控,你组织医疗队进入隔离区,一去将近3个月。为了不影响工作,你连自己的博士答辩都耽误了。今年水灾,你甩手就走。现在儿子和我都得了病,你也不在身边。我看这个家没法过了。”听着妻子的抱怨,我的眼睛湿润了,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沉默。是呀,我又能说什么呢?

妻子挂断了电话。我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后,出发了。今天的目的地是玉堂村。远远地就看到了等待诊治的村民。到了临时医疗点,队员们迅速进入状态,开始医疗救援工作。一位70岁的老大爷在医疗点前徘徊,几次想进来,又回去了。救援队员刘畅医生主动走过去讯问他是不是需要帮助。老大爷告诉刘畅医生,他自从大水来后,就一直发烧、咳嗽。但这次大水把家里的东西冲光了。没有钱,不敢来看病。多么朴实的老人呀!刘医生告诉他,我们救援队是免费为灾区人民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边说边开始给老大爷进行体检。经过仔细的检查后,刘医生初步诊断老大爷得了肺部感染。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刘医生给他留下了足量的药物。并嘱咐他,如果吃药后不见好转一定要到医院行胸部X检查,以免耽误病情。老大爷在诊疗过程中,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谢谢”。我想,他不仅是感谢我们医疗队,也是在感谢政府、感谢党吧!一天的工作结束了,我们又要离开。我们祝愿老人早日康复。

接到郝新宝副院长的电话,因工作需要,指派我回一下海口。虽然,牵挂着这里工作。但想到可以抽空看一下家里的情况,心里还是充满期待。

 

救灾日记(九)——颠簸

20101015 小雨

中国天气网讯报道,今天海南再次遭遇强降雨袭击,全省大部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琼海的天空被厚厚的阴云笼罩。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看来今天不是一个好天气。

救援队按时出发。目的地是谭门镇草堂村。由于事先得到消息前方桥梁受损,救援车辆只能绕道,行程也增至45公里。下了省道210段后,路况变得越来越差。大水带来的泥沙使这条乡村公路变得异常湿滑。被冲坏的路基,横在路中央的石块和折断的树枝,使救援车只能左冲右突,走走停停。有队员开始出现恶心、头晕等晕车症状了。很快这种状态蔓延起来。大部分队员都出现了身体的不适。为了避免污染药物,每个队员都在极力控制自己不要呕吐。时间在一分一秒的移动,救援车在缓慢地前行,救援队员们也在接受着考验。

终于到了草塘村。我可以感受到每一队员内心的释然心情。但是,他们却没有时间休息。因为他们知道临时医疗点有更需要他们帮助的受灾群众。搬运物质,搭建帐篷,构筑临时医疗点。虽然工作起来较平时吃力,但动作依然坚定。“坐在诊桌前,我们医护人员就要变成战士”。郝新宝副院长鼓励着大家。听到着些鼓励的语言,全体救援队员又一次振作精神投入到了诊疗工作中。这也证明了我们这只队伍是一只具有坚定信念的战斗集体。

下午4点,我们返回驻地。刚才诊疗中神采飞扬的医护人员又集体陷入了沉默。整理好医疗物品后,队员们回到自己的房间。晚饭时间到了,大部分队员都放弃了吃饭。劳累已经使他们觉得睡觉比吃饭更能让他们的体力得到恢复。

大雨来了,雨幕遮挡了人们的视线,街道上又有了积水。我们救援队的一辆车却在此时赶回海口,接收医院准备的药品。愿司机师傅一路平安。

 

救灾日记(十)——雨夜送药

20101016 暴雨

大雨倾盆,雨点打在窗外的雨棚上发出巨大的声响。我的心情沉了下去,心里想灾区这时是最需要救援队伍啊!昨日赶回海口取药,今天如何才能返回琼海呢?早晨5点,雨似乎小了一点。我对司机讲:“我们走吧!”

救护车在雨夜中行进。大雨依然在下。高速公路上车辆稀少,但车开的很慢。一是雨幕妨碍了司机的视线;二是由于短时间内降水量太大,部分路段已经开始积水。车子开过时,总能看见高高激起的水花。想起8日开赴琼海市时,大巴在高速路上意外熄火的情景,我开始担心起我们的车况。还好有惊无险,琼海到了。下了车看见已经在门口整装待发的队员们。我们顾不得一路上的辛苦,立刻将药品和器械分配到其它救护车上。奔赴今天的救灾点——嘉积镇大坡村。

可能是由于上一次强降雨刚过,河道的水位还没有降至正常。再次的降雨很快使刚刚露出水面的道路,又淹没在了大水中。我们达到大坡村时,村民说,“想着这么大的雨你们可能不会来了”。我们告诉村民,“我们接受了政府的委托,就一定会尽我们所能完成任务”。在我们给村民看病的过程中,路上的积水越来越深。不断有好心的村民劝我们尽快离开。但我们还是坚持给等待的村民开完病后,才离开大坡村。

返回的路上,看到搁浅在水中的车辆。我一方面,担心救护车也被搁浅;而另一方面更担心那些再次受灾的村民。希望雨能早点停下来。只要有可能我们就会赶赴需要我们的地方。

\

山体滑坡

\

\

\

\

\

医疗救治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