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123-VIP)官方认证-APP PLATFORM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焦解歌院长等领导举行中秋晚宴款待博士与新进硕士

作者:admin 阅读量: 更新时间:2008-09-17

为了增进我校引进的博士、硕士之间的了解,让大家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度过一个欢乐、愉快、祥和的中秋佳节,9月12日晚,学校党委在龙泉酒楼二楼大厅宴请了全校博士及新进的硕士。学校领导焦解歌院长、王守仁副书记、曾渝副院长、陈志斌副院长,院长助理何忠平,组织人事部秦愉副部长、蒙铂巍副部长,院办副主任李丽,以及全校博士、新进的硕士共80余人欢聚一堂,共庆中秋佳节,共话学校发展。
 
晚宴由院长助理何忠平同志主持。晚7点,宴会正式开始,何助理说,“在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校博士、新进的硕士,欢聚一堂,共庆中秋佳节!在座的既有在教学、科研、医疗、管理等各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他们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学术骨干和中坚力量的作用;同时也有刚毕业的研究生,新毕业的研究生是学校教学、科研的新生力量!在这喜庆时刻,向大家表示最诚挚的节日祝贺!”随后,何忠平助理向大家介绍了出席晚宴的学校领导。
 
晚宴上,焦院长做了主题发言,焦院长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喜迎中秋佳节之际,我代表学校党委李永春书记和学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及全体教职工,向在座的博士、新进的硕士们表示节日的祝贺,衷心祝愿大家中秋快乐!”随后,焦院长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概述了新葡萄新京威尼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艰难发展历程。他说,2005年我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今天下午,我校刚举行了药学本科专业认证工作动员大会,我们即将迎来国家对我校药学本科专业的认证;学校在学科建设、科研成果、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目前我校有热带药用植物、热带病原学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有妇产科学、天然药物化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在科研方面,学校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申请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省级医学院校中中标排列靠前,今年又有9个重大课题共230万元科研经费获得批准;学校往年SCI论文发表的数量比较少,近年来SCI论文数量大幅增长,2007年达31篇,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焦院长指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人才作用的发挥都息息相关,正是由于近年来大量优秀人才集聚新葡萄新京威尼斯,才取得这些令人振奋的成绩。随后,焦院长向在座的硕博士展望了学校的发展前景和重点发展的学科,特别描绘了西海岸新校区规划建设的蓝图,并指出,学校将努力突出热带医学和养生保健特色,独树一帜,走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
 
焦院长强调,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在高校当中,以人为本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努力为人才创造宽松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他指出,学校党政领导非常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队伍建设,以后将重点抓好优秀人才的引进及师资力量的培训工作。最后,焦院长对在座的博士、新进硕士提出了殷切期望,他说,学校引进与在职培养的博士、硕士是学校发展的骨干力量,希望大家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的发展中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尽快融入学校的学科建设及各项事业发展当中,努力做全体教职工的表率。他勉励大家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祝愿大家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不断取得好成绩!
 
晚宴上,焦解歌院长、王守仁副书记、曾渝副院长、陈志斌副院长、何忠平助理等院领导,院办、组织人事部等部门负责同志和在座的博士、硕士一一见面并亲切交谈,互祝中秋快乐,整个晚宴在喜庆、热烈的氛围中进行。
 
席间,大家频频举杯,共同庆祝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在座博士、硕士就自己来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工作、生活、教学及科研等方面的情况互相交流了心得体会,大家畅所欲言,对自己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同时也对学校、系部、科室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家纷纷表示对学校在中秋之前举行晚宴,给大家提供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表示感谢,同时也对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表示衷心感谢!大家表示,以后将努力在各自的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做出实绩,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晚宴在喜庆、愉快、祥和的气氛中结束。
 
据悉,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近两年来,我校加大了对高层次、高学历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2007至2008学年度,在继上学年度人才队伍建设喜获丰收之后,我校人才引进工作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年度共引进博士17名,在职获得博士学位人员3名,截止到2008年9月12日,我校博士学位人员数量达70人(其中附院博士学位人员7人);2008年接收新办专业、薄弱课程及紧缺专业硕士研究生29名,学校硕士学位人员总数达259名(不含附院)。引进的博士、硕士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临床医疗等方面增添了新的活力,有效地充实了薄弱课程、新办课程的师资力量,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