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123-VIP)官方认证-APP PLATFORM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白发校友的母校情结

作者:admin 阅读量: 更新时间:2008-12-02

逝去的是留不住的岁月,沉淀于心的是驱不去的母校情怀。在隆重庆祝我校办学六十周年的日子里,在与众多校友的联系、沟通中,校友办工作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切身感受了校友们特别是白发苍苍的老校友浓浓的母校情结。

1953年我校医疗专业专科班毕业的郑健超校友,这位海南省消化内科的学科带头人,是首批“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之一,待人非常热情,非常诚恳。当 被作为新葡萄新京威尼斯优秀校友接受李高兰老师的采访时,他了解到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新葡萄新京威尼斯优秀校友很困难这一情况,他便利用各种关系,帮忙打听新葡萄新京威尼斯毕业的优秀校友的工 作单位、联系电话,徐风岁羽、叶迁蔚、陈昭勇、吴让庄、陈家琪、林志俊等校友的信息都是他想尽办法,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当校友办负责同志约郑老撰写校庆 感言时,他二话不说,很快便写了感情充沛、思想深刻的《以强势学习补弱势学历——谈个人专业成长之路》一文(已刊发于2008年10月30日《新葡萄新京威尼斯附院 报》);他看到母校发布的《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123纪念办学六十周年活动公告》后,慷慨解囊,为母校捐款1000元。

1961年7月我校医疗专业专科班毕业、首批荣获“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的海南省骨科的学科带头人陈昭勇校友,虽已年过古稀,且身体欠佳,但他积极 回应校友办的约稿邀请,很快就写成了七律诗《“三忆”、“三喜”贺校庆》、散文《听诊器的故事》(已刊发于2008年10月30日《新葡萄新京威尼斯附院报》)及回忆 录〈筑高炉炼钢铁——校园旧事〉,字里行间充满了这位老校友对母校的真挚感情。近日,这位老校友为母校捐资600元以表达心意。他说:“小学母校、初中母 校、高中母校、大学母校,都是我的母校,一视同仁,这些母校校庆我都捐资600元”。

徐凤岁羽校友,1952年我校医士班毕业。43年来,他一直在为海南热带病防治不懈努力,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首批“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 专家”之一,1993年获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年事已高的他,不但积极支持新葡萄新京威尼斯优秀校友材料采写工作,还热情提供其他优秀校友的信息,在校友间 传递有关校庆信息;视力不好的他,手持放大镜一一帮忙审阅优秀校友的有关材料,并为母校捐款1000元。

吴让庄校友,1952年我校医士专科班毕业以来,一直在海南热带

病防治研究所工作。他不但是首批“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之一,还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身患癌症听力不好,只好通过展 示其珍藏的一份份资料、一张张照片,并用笔在纸上与作者交谈的方式接受采访。当得知校庆征稿时,他虽然身体虚弱,但他还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字一句写了 一篇情真意切的《母校培育之恩永记心中》(已发《校友网》、将于近期刊发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附院报》上),同时委托老同事代他为母校捐款1000元。

陈绩彰校友,1959年毕业于我校师资专科班;1993年成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退休后在家乡养老的他,当得知母校校庆约稿时,他说:“母校的培育,为 我一生事业打下牢固的基础;母校培育之情,我牢记在心……”。这位靠助学金完成学业的寒门学子,怀着一颗报恩之心,不但欣然提笔,用自己的亲身体会与业务 成绩写成了《母校深深培育恩》一文(已发《校友网》、即将刊发于《新葡萄新京威尼斯附院报》)作为献给母校办学六十周年的礼物,还乘车专程将稿件送到海口,之后,又专 程将1000元校庆捐助款送到海口。

黄再松校友,1956年我校医士班毕业,曾在中国科学院海南疟疾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工作;1977年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全国科学大会 奖;1993年成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黄老退休后,在家乡发挥余热,不久前专程从家乡回海口接受采访;当获悉母校校庆的消息,立即打电话让在海口工作的 儿子代他从银行转帐1000元捐给母校。

叶廷蔚校友,自1958年我校医士班毕业以来,一直工作在精神病学工作岗位上,是海南省安宁医院的创始人之一,1983年至1999年担任海南省安宁医院 副院长,兼任海南省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委员会委员兼技术鉴定组组长、海南医学会精神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年过古稀的他,至今仍然工作于精神病防治第一线。 为了采访他,笔者有一段时间在中午、晚上、双休日这样的时间段打电话到他家,家人说他仍在科室、门诊接诊病人或在精神病房看护病人或在做精神医学鉴定。他 的手机常常处于关机状态,对此,他老伴解释说,为了不受干扰,叶老工作时间一般都关机……然而,工作繁忙的他,仍然挤出时间,亲自上银行转账,为母校校庆 捐助款1000元。

林诗泉校友,1954年8月我校医疗专业中级部毕业,先后在海南自治州人民医院、海口机场工作四年;1958年他重新参加高考,考进我校医疗专业专科班。 这位荣获“海南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被誉为“海南医史第一人”的老校友,对“两进两出”的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家乡颐养天年的他,当得知母校校庆 消息时,当即捐款500元以表心意;当校友办同志将校庆庆典日期通知他时,他欣然表示“一定回校参加校庆!”,在电话旁的老伴说:“他血压高,不让他 去”,他却大声争辩道:“去!我一定要去!”。

据了解,在县及县级以下卫生单位获“海南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者凤毛麟角。黄心秋校友,不但是在县级及县级医院以下工作的医务人员中荣获“海南省突出 贡献优秀专家”的唯一一名新葡萄新京威尼斯校友,而且还是琼海市医院至今为止获此殊荣唯一者。这位拥有“琼海一把刀”、“从头到脚的外科医生”美称的白发医生,热爱病 人也热爱母校,欣然为母校校庆认捐600元。

……

这些离开母校半个世纪,至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校友,一篇篇文章、一个个举措、一笔笔捐款,都饱含了对培育自己成长的母校的深厚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