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123-VIP)官方认证-APP PLATFORM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参加首届校友代表大会年资最长的校友代表

作者:admin 阅读量: 更新时间:2008-12-20

初冬时节,室外气温骤降、寒意袭人,室内喜气盈盈、暖意融融。在多功能报告厅里,在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123首届校友代表会暨校友会成立大会拉开帷幕时,主持会议的陈玉民副院长首先介绍了参加会议的各位嘉宾校友与一位“年资最长的教师校友”与一位“年资最长的学生校友”。
冯宝鑑老师,1923年出生,48年国防医学院毕业,同年分配到刚刚创立的私立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123(新葡萄新京威尼斯的前身)任外科学老师。1952年任学校教务主任;1953年调到海南医院当外科医生兼任本校外科学教师;1962年调到海口市医院继续当外科医生;1988年退休后一直返聘直至1999年才正式退休。
虽然早年离开学校,但冯老师对曾经挥洒汗水的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时时关注着新葡萄新京威尼斯的发展。
“50年打算回广州老家行医,当时准备创办海南医专,我接受了组织挽留。七十年代海南医专恢复招生时,想把我调回学校任教。我喜欢当临床医生又兼教学工作,也想重返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工作,可海口市医院不放。”冯老师身材挺拔、精神矍铄、耳聪目明,一点也不象一位耄耋老人。
首届校友代表大会暨校友会成立大会圆满落下帷幕后,冯老师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充满人文气息的园林式校园。
“作为本校六十周年发展的见证人。冯老师,抚今追昔,您有何感想?”怀着崇敬的心情,笔者问他。
“看到学校发展速度这么快,我心里很高兴!将来还要发展成医药大学,前景更是令人振奋!”
“冯老师,等医药大学建成的那天,学校一定请您回来参加挂牌典礼!”
“我不知道还能不能活到那一天?呵呵!”冯老师爽朗一笑。
“能!看您的身体这么硬朗,活一百岁完全不成问题”。
陈玉民副院长介绍的另一个“年资最长的学生校友”名叫甘一山。
说起发现这位白发校友,这当中还有一个小插曲。5日上午,一位中年女性陪同一位古稀老人向校友报到处走来,笔者迎上去问道:“请问老人家,您是不是回来参加校庆活动的校友?”
“对!我是49级药检班的学生,我叫丘骥,从琼海来……”丘校友一脸的激动。
“49年入学,那是年资最老的校友啦!”笔者惊呼道。
“我还有一个学兄,叫甘一山,他是48年学校创办时入学的,毕业后一直在琼海防疫站工作。他才是年资最老的校友”。“他回不回来参加校庆?”笔者急切地问道。
“我动员他,他也很想回来,可他刚刚动过前列腺手术,身体虚弱,家人不让他来”,丘校友说道。
“太遗憾了!”笔者感叹道。
丘校友很自豪地告诉笔者:“至今我还保存1951年发的毕业证书呢。证书上署的是林和平校长的名”。
笔者问丘校友:“49年入学,您记得冯宝鑑老师吗?”
“怎么不记得?凡上过我们课的老师我全记得。冯老师还健在?”
“健在。下午我们派车接他来参加会议”笔者告诉他。
“那太好了!”。
一直陪同在丘校友身边的中年女性说:“我爸爸从《海南日报》上看到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六十周年校庆的消息,就一直闹着要来参加校庆。他身体不好,家里人不放心,就让我开车陪他过来……”
经校友办商量决定,同意丘校友列席下午召开的首届校友代表大会暨校友会成立大会,并安排他在金宝莱酒店住宿。
丘校友客气地一再道谢,然后与我们告别,坐上女儿开的汽车,往金宝莱方向驶去。
不到十分钟,该汽车又返回校友报到处,丘骥校友一脸兴奋地走下汽车。
笔者迎上前问道:“这么快就办好住宿登记手续啦?”
“我刚才在车上给甘一山打电话,说母校对我们很关心,接待的同志很热情,还告诉他冯老师下午也要来参加会议。他很高兴,说,去,我也要去……”丘校友激动的有点语无伧次
“那太好了!要不要我们开车去接他?”笔者急切打断他的话。
“不用。他马上打的来,让我在金宝莱酒店等他”。
“甘校友的血压高不高?有没有心脏病?”笔者担忧道。
“没有。他没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就是刚动过手术……”。
下午二时左右,丘骥与甘一山两位老校友,满面春风地走进校门。对母校培育之恩的感激之情,经历半个世纪依然不减,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动容。
见离开会时间还早,笔者让一位学生志愿者先陪同两位老校友在校园里走一走,好好观赏这充满人文气息的园林式校园。
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123首届校友代表大会暨校友会成立大会结束后,经列席的吴让庄专家校友提醒,笔者才想起来,校友代表中,还有一位48年入校的老校友—徐凤翙。48年考上本校医士班,1952年毕业,几十年来一直工作在海南热带病防治第一线。曾荣获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2年荣获海南省政府授予的首批“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1993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吴让庄、徐凤翙校友的业绩详见《母校为您而自豪——新葡萄新京威尼斯优秀校友风采录》一书)。

“学校刚创办也就是我们入学时,校址在海口市一中对面海员俱乐部处。相当简陋,只有一排平房、一间教室、一间实验室。当时共招三个班,一个中级药检班,二个高级医士班……与现在相比,可谓天壤之别!”追忆当年往事,徐凤翙校友感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