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1日,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在笃行楼七楼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拥抱Deepseek赋能基础医学教育新时代,争做有温度的AI师者”专题研讨会。学院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围绕AI技术与基础医学教育的深度融合展开深入研讨,共商Deepseek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新策略,擘画有温度的AI教育新蓝图。
锚定目标:AI赋能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会议伊始,杨文君院长致辞强调学院已身处AI教育教学新时代,全院教职员工务必紧密团结,提高站位,凝聚共识,明确会议三大核心目标:一是推动教师全面认知AI技术融合人文情怀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趋势;二是搭建教师经验共享平台,促进AI教学实践成果转化;三是凝聚共识,制定学院AI教学应用的行动方案。
工作汇报:多维视角勾勒AI教学实践图景
在汇报环节,学院教师从战略规划、学科实践、师生互动等维度视角展开深度剖析。
领导班子立足全局,院长杨文君以《拥抱Deepseek元年曙光,争做暖心AI教书匠》为题,呼吁教师要以“AI工具+人文关怀”重构教学;书记王晗提出《智能时代的育才之道与用才之变》,强调AI时代需在把握人才制度基础上重塑“引育用留”重才之道;副院长杜冠魁借长江雨课堂平台演示新型教学方式,聚焦《打造教学科研双轮驱动的创新型学院发展新范式》;副书记江朝娜提出《智驭未来 学风筑基》,探索构建AI驱动的新型学风评价体系。

三级部门负责人结合学科特色提出实践路径,生理学董战玲老师、药理学曾祥周老师、病原生物学崔秀吉老师等以《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AI重构生理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路径》《AI赋能药理学教学:数据驱动的课程优化与个性化学习》《AI赋能病原生物学课程建设和学习—从理论到实践》为主题,围绕AI平台建设与教学模式革新,提出AI辅助学习应用场景示例;解剖学实验室张全鹏老师、功能学吉丽敏老师等建议构建“AI赋能虚实结合”的数字化平台,提升操作沉浸感和实验教学质量。
青年教师代表郝静文老师从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案例中思考教育数字化转型,滕藤老师则从与AI互动交流中反思思维路径重塑。


交流研讨:聚焦痛点共谋破局之策
在谈论环节,与会其他老师围绕三大核心目标并结合各位汇报者的内容,积极展开讨论,同时分享了生活工作中对Deepseek等AI工具从陌生到了解熟悉的过程,以及让AI辅助教学管理、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的实践经验,使整个会场气氛热烈活跃。

凝聚共识:以行动方案推动AI教育纵深发展
会议结尾,杨文君院长再次强调,AI技术正重塑教育生态,教师需主动拥抱变革,以“技术+温度”的双重赋能,培育医学创新人才。AI赋能教学是提升医学教育质量的战略选择,学院号召全体教师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投身改革,让AI真正成为提升教学温度、培植创新沃土的利器。

本次研讨会通过头脑风暴式理念碰撞与实践经验共享,为学院AI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厘清了方向。新学期,学院将以“技术赋能教育,智慧孕育仁心”为宗旨,持续探索有深度、有温度的人工智能教育新范式,为培育新时代医学人才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