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123-VIP)官方认证-APP PLATFORM

党建群团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认识这个世界,是我们人类的天性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10日 09:32 编辑: 浏览次数: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强科学技术原始创新,是我国几代科学家的夙愿与坚守。旨在奖励“在中国做出的重大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促进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的陈嘉庚科学奖,见证了那些在漫长平凡岁月里,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科技原始创新默默奉献的探索者。在浩渺无垠的认知宇宙中,他们的科研成果如星芒般莹莹闪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努力钻研,勇攀科学高峰。

2021年两院院士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本报开设《光明访名家·创新之光》栏目,走近获得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的科学家们,了解他们的科研生涯和心路情怀。

短袖T恤、牛仔裤、双肩背包、自行车……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高原宁就这样每天随着人流,匆匆穿梭在偌大的燕园和北大东门外的成府路。这位有着一米九五的身高和一头灰发,每天骑车飞奔在中关村附近的“理工男”,平时并没有什么独特的爱好,但谈到物理学,他自言其中有至乐的享受,这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学了物理学,世界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2021年1月26日,站在北京大学优秀中学生寒假学堂的讲台上,高原宁动情说:“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辽阔天空,投向无垠宇宙。苍穹黑暗茫茫,但是人类依然凭着智慧、勇气和毅力,一步步地向宇宙最深处进发,一次次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物理学照亮了世界,也照亮了人类文明。作为手擎科学火炬的物理人,我们怎能不骄傲?”

1979年,高原宁从牡丹江第一中学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那时的偶像是杨振宁、李政道,那时的口号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对于16岁的我来说,学物理绝对是第一选择,根本没有‘之一’。”高原宁嘴角上扬,绽开温和的笑容,“当我60岁的时候,再有人问我,答案仍是唯一的。”

“学了物理学,世界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用高原宁的话说,“科学训练是深入骨髓的,它造就了今天的高原宁”:科学知识、科学思维和科学训练不仅仅被游刃有余地用在专业领域,即使是生活中的人与事,他也已经习惯以科学的态度去面对,以科学的方法去处理。

“有没有想过,哪天不再从事物理研究了?”记者问。

“我好不容易考上中国最好的物理系,接受最好的物理学教育,有机会在世界规模最大的大科学装置上做最前沿的研究,怎么会舍得放弃呢?”高原宁笑言。

从事基础研究的人,要做就要做到极致

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和乔治·茨威格提出夸克模型。理论物理学家对奇特强子提出种种想象,但在其后的近四十年一直没有得到实验证实。2003年,非对称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贝尔实验首先发现四夸克态。那么,五夸克态是否存在呢?2015年,高原宁领导的LHCb(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探测器国际合作实验)中国研究团队为率先发现五夸克粒子作出突出贡献,为探索强相互作用非微扰性质打开了一个新窗口。

从理论物理到实验高能物理,高原宁数十年潜心于基础研究。在他眼中,“‘科学’和‘技术’尽管联系紧密,归根结底是两个概念”:前者的任务是发现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探究自然界的奥秘;后者则是对自然规律的应用和实践,要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我一直认为,基础研究是创新和自立自强的源头。从事基础研究的人,要做就要做到极致。”高原宁说。

在高原宁看来,认识这个世界,是人类的天性之一。而物理学正好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可见到可见,从不可及到可及,从不可知到可知——“有些时候当然会很波折、很艰难,但我依然选择乐观”。

会有更多中国人的名字,闪耀在人类文明进程中

高原宁常说自己是幸运儿,而新时代开放的环境和更多的机遇,让他更坚信“当今是做科研最好的时期”。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国家正在加大投入,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和科研团队,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这让他们可以无后顾之忧地追求事业。”看到新时代不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辈,高原宁满怀信心,“我希望,中国高能物理界的年轻人胆子再大一些,视野再宽一些,要更加敢于怀疑、敢于试错、敢于纠偏,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敬畏心。至于我自己,未来应该是更多地贡献经验,引导他们在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国际大科学计划中‘挑大梁’,有所作为。”

“一定会有更多中国科学家引领世界科学前沿,一定会有更多中国人的名字,闪耀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只要心无旁骛去做,其他的就交给时间去验证吧。”临近采访结束时,高原宁如是说。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