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创新,习近平的13个妙喻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01月10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出席大会并为最高奖获得者等颁奖。
对于科技创新,习近平一直高度重视,曾在多个场合发表重要讲话。我国科技如何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为什么立足点要放在自主创新?如何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对这些问题,习近平给出了答案,其中不乏生动比喻。
1. “定海神针”
在引进高新技术上不能抱任何幻想,核心技术尤其是国防科技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人家把核心技术当“定海神针”、“不二法器”,怎么可能提供给你呢?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2013年3月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讲话
2. 卡脖子
我国科技如何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要采取“非对称”战略,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
——2013年9月30日,在十八届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3. 一招鲜
如果我们没有一招鲜、几招鲜,没有参与或主导新赛场建设的能力,那我们就缺少了机会。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也总是留给有思路、有志向、有韧劲的人们的。我国能否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主要就看我们能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
——2014年6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4. 短道速滑
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我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谁速度更快、谁的速度更能持续。
——2014年6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5. 接力赛
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就像接力赛一样,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没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儿跑。
——2014年6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6. 杀手锏
我们在科技方面应该有非对称性“杀手锏”,不能完全是发达国家搞什么我们就搞什么。
——2014年8月18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7. 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我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不仅从别人那里拿到关键核心技术不可能,就是想拿到一般的高技术也是很难的,西方发达国家有一种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的心理,所以立足点要放在自主创新上。
——2015年3月5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8. 命门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
——2018年4月24日至28日,在湖北考察时强调
9. 牛鼻子
要注重创新驱动发展,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2018年4月24日至28日,在湖北考察时强调
10. 先手棋
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
——2018年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11. 篱笆墙
要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打通“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
——2018年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12. 双轮驱动
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2018年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13. 埋在山洞里的宝藏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独立的创新中心,或独享创新成果。创新成果应惠及全球,而不应成为埋在山洞里的宝藏。
——2019年11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外方代表时指出
(人民日报客户端 岳小乔 曹磊 整理)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