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载物 铸就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大爱
文/大学生记者团 王雪
近年来,“扶不扶?救不救?”这样看似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日渐成为拷问社会良知和人性善恶的大问题,“不敢扶”是一部分人的心态,而施救能力有限“不会扶”“不会救”则是更多人亟待解决的问题。
9月19日,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123第一临床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赵雪萍和李嫣晓就面临了这样的问题。正在实习生宿舍看书学习的她们,听到有人大声呼救,发现一位因不慎触电晕厥的老人躺在对面屋里的床上,没有丝毫犹豫,她们立即对老人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术直至恢复意识送医救治。一时间,她们救人的事迹在社会上广为传扬。这样的善举,这样的壮举是她们既敢救、也会救的体现,也离不开新葡萄新京威尼斯浓厚的应急救护培训氛围和实践。
第一临床学院党委副书记张万科,在谈到赵雪萍和李嫣晓两位学生时,十分自豪地说道“这两位学生平时就热心助人,赵雪萍还是班长,平时做事扎实可靠,对同学的日常管理尽心尽力,班委工作的锻炼让她能够在紧急时刻保持冷静。她们现在还在实习,虽然是医学生,但她们却从未独立处理过相关事件,这样的时刻,全靠她们平日多方面的积累。”
张万科副书记还讲到,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在应急救护全员培训方面的教育理念。对于学生,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学校一直强调培养“一种精神,两种能力”,也即“创新精神、岗位胜任力和领导力”。在思想教育方面,学校要求大学生要全面发展,张万科副书记强调“一名医学生,医德必不可少,我们要培养出有技术、有温度、有人文情怀的红色医生。”为此,学校和临床学院通过医乃仁术活动、唱红歌比赛、读书分享会、党的十九大的精神学习及践行,向学生宣扬正能量;通过暑期社会实践、下基层送医送药,以及到社会福利机构做免费的诊疗及献爱心等活动,提升学生作为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为了学生能够尽快的适应临床医生的生活,强调“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实行了“三段式”的考试方法,督促学生加强学业学习,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他还提到,第一临床学院“抓两头,促中间”的教育模式,通过强化优秀学生干部培训,使他们了解并践行医学生的理念与精神,并通过他们的自我了解促进中间的一部分学生努力学习,践行精神,从而更加优秀。对于“后进生”会定期和他们进行座谈,想办法提高他们的素质,跟上大部分人的节奏,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学生工作理念,他强调,“我们是一个整体,所以不能放弃任何一个人。”不断培养学生真正做到“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誓言。他说,无论是技术也好,温度也好,这都是我们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包括我们所有的医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是这样,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通过举办比赛,进行考核,将所学变为所用,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我们救死扶伤的本领。这时救死扶伤不再只是泛泛的从书本上学习的知识,而是我们的一种本领和能力了。
对于两位学生这种救死扶伤的行为,张万科副书记表示,为她们的行为点一个十二分的赞。类似这样的善举,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的在校生、毕业生中已不是个例,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正能量事件让同学们深受鼓舞。为了在弘扬这种精神,学校将在辅导员、学生干部以及广大学生中举办座谈会、报告会等,以多种形式让更多的同学学到这种精神,并传承下去,共同为社会多做贡献。
最后,张万科副书记激动地说:“通过我们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入社会,发光发热,将救死扶伤、舍己为人的精神传承下去,服务我们的国际旅游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做出一番贡献,真正的做到‘今天我以新葡萄新京威尼斯为荣,明天新葡萄新京威尼斯以我为傲’。”
赵雪萍(左)和李嫣晓(右)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实习
赵雪萍在实习岗位上整理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