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课程建设年度总结
本学年,我教研室承担的《环境卫生学》课程开课班级有2008级预防本科班、2009级生物科学本科班、2011级预防医学成教专升本科班。课程建设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
一、进行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本课程的师资主要组成如下:龙文芳,硕士,副教授,主要授课教师,课程负责人。
杨建军,博士,副教授,授课教师。
于德娥,硕士,助教,授课教师。
刘云儒,博士,副教授,授课教师。
刘玉梅,硕士,副教授,授课教师。
由于之前《环境卫生学》师资薄弱,本年度下学期我教研室引进年轻教师(于德娥)1名,由于下期没有开设普教的《环境卫生学》课,主要安排该教师通过参与实验教学准备及相关教学的观摩进行业务培养。
1、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加强教学及教研素养的培养。
暑假期间专业教师:龙文芳、刘云儒通过参加学校举办的科研及教学技能培训,针对专业实践撰写结业作业。组织本课程教师进行同行之间的授课的学习及交流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2、参与企业和兄弟院校的教学交流活动。
杨建军院长作为本课程的长期主要承担者,多次外出交流进行相关教学、科研调研及培训。并进行教师培训督导。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设
本部分内容是我课程进行的主要建设内容。
1、进一步完善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完成课程练习题库和测试题库建设。
预防本科班的环境卫生学为专业基础课,本轮教学中主要着重在PBL教学中进行了较大的更新和指导,包括案例的设置及学生汇报课件的辅导。生物科学为我三级单位针对该专业承担的首轮教学,教学课时及任务较为繁重。本论教学中认真进行了电子教案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两专业初步完成了700多道题的题库及10套套题库的建设,该部分正在进一步的完善之中。在本学期计划超过与授课时数相匹配的题量。
2、进行教学经验交流,研究可行的新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实践。
本学年进行环境卫生集体备课共3次。主要针对不同专业的授课内容及方法的部署及授课内容的分析,较好的保证授课的质量。
3、研究实践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技能能力。
本学年的实践教学开出率为100%。开出的形式主要为实验操作,其次为案例分析,学生除撰写实验报告外还需进行较为全面的综合分析,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思维及技能。
三、教学研究的开展
本年度主要进行的教学研究有申报校级教研课题1项。改课题目前正处于开题设计阶段。
课题名称为:基于“小课题”模式的环境卫生学课程创新教学探究,HYP201206。
四、不足及需要完善的地方
1.本年度课程主要通过多媒体进行理论授课,开展多媒体教学。但目前的教学资料不能满足进一步教学的需要,需购买或完善部分教学教具,用于课堂教学。包括电子激光笔、优盘、硬盘、视频资料及其他较高级别的院校的教学资料。这样才有利于使课程资料现代化及符合课程教学的优化。
2.需要全面完善网络课程各项教学资料,并完善PBL、教学视频等资料。
3.对授课教师进行师资的培养,突破现有的传统的教学及思维模式。
4.尝试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尝试应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
环境卫生与职业医学教研室
2012.11.8